首页>校友网络>校友故事

东华,是孕育我创业的摇篮 ——东华大学2007级MBA校友丁建勋

喝喜酒 酝商机

   丁建勋校友是东华大学工商管理毕业的硕士,现任上海乐程影像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,入学前,他曾在北大方正、北大青鸟等企业工作,供职于数字影像部门,但创业之梦始终挥之不去。2006年,他终于决定“休息一下”、“整理思路充充电”。辞职后,他考取了东华管理学院,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班。一次好友大婚,请他赴宴。为了增加点创意,他和朋友搬了一套“行头”前去。新人迎宾时,与亲友合影,他们拍下数码照,通过无线方式传至电脑;等宾客用餐时,他们赶紧整理、编辑照片,直接输出成像。花了一小时,满堂来宾在宴席之间便得到一张“热炒出炉”的婚礼照,人人大加赞叹。

这是不是商机?开学后一两个月,丁建勋便找到学校创业指导老师李俊探讨可行性。研发、设计、制造、推广、销售,如果按照这一“技工贸”常规套路,至少需要两三年、数百万元资金,还很可能死在“成功前的黎明”。丁建勋决定“两条腿”走路,利用现有技术率先进入影像服务业,让产品、服务及团队同步走向成熟。丁建勋从婚庆及会务行业入手,一年多走进400多场婚礼和会议现场。拍摄、传输、印制设备集成为工作站系统,并采用速度更快、保存更久的热升华成像法。结果,一台系统每天可出1500至2000张照片,一张照片成像时间从1小时缩短为15秒。服务也从免费发展为收费,每次800元至1500元不等。


走出去 抢市场

   根据所学的MBA课程,加之学院创业指导,丁建勋的商业计划书告成。凭借新兴的专利技术和清晰的盈利模式,项目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最高等级30万元资助,并正式成立公司,入驻市科创中心孵化。外滩,每年千百万中外游客徜徉此地,不少人都以浦江两岸为背景拍照留念,最好能“立等可取”。改造后的新外滩,不见了代客拍摄的“游击队”,快速成像新服务取而代之。全面承揽这项“窗口服务”的,不是国企或大公司,而是一家创业仅3年的大学生科技企业。

又一次偶然机会,东方明珠电视塔内的冲印店有意转包业务。丁建勋等人趁势而上,索性淘汰了1小时取件的快速冲印机。因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更适应团体游客快节奏的游览行程,可以真正做到“立等可取”。

  于是,从东方明珠塔下广场到两三百米高空的观光球体,团队30多人布下3个点,从早上8时干到晚上10时,连续数月没休过一天。每逢节假日,尤其是“五一”、“十一”客流高峰时,他们在广场上、塔内外来回跑,接待游客、协调流程,个个都腿脚酸痛、嗓子喊破。丁建勋说,我们每个人都是活广告,要把快速成像的牌子树起来。一年下来,东方明珠游客选择丁建勋服务的人次达到50万左右。   

与此同时,丁建勋又发现一条成功路径——拿下地标性景点。团队不仅从东方明珠走向上海科技馆、上海欢乐谷,还“走出去”——西安兵马俑、北京毛主席纪念堂、常州中华恐龙园等,都成了一个个根据点。2009年,他们又获科技部30万元相关创新基金支持。

  最初不到10人的小公司扩张了25倍。丁建勋招兵买马时不忘那句老话:创业带动就业。现有260多名员工绝大部分来自高校毕业生。他不忘母校之恩,把团队制服、企业形象设计等项目,委托给东华设计专业的创业大学生。


蛇吞象赌一回

名声渐起,丁建勋却遇到了新问题。原来,他们参与了新外滩游客影像服务项目竞标。有关部门长达半年的考察后,终于有意与其签约。而且,这一签,就是整条外滩观光带的独家经营权。改造前,外滩沿岸共有18家个体商户竞争。丁建勋坦言,竞标时本想只包一个商户,或向一些商户提供他们的系统,真没敢想把整个外滩的业务全包了。丁建勋甚至向主管部门表达此意:能不能只包一半?他还打电话请示父母,因为这笔生意虽大,风险也高,可能需要把家里房子都抵押出去,换取几百万元贷款。父母一向支持儿子创业,可这次也劝他“算了吧,咱别签”。好在主管单位通情达理,让丁建勋分批投入,先上几个服务店,慢慢地滚动式发展。丁建勋鼓足勇气,签下了这份“蛇吞象”的大单,对父母说“赌一回吧”。

不少困难是想不到的。比如,外滩很难找到电源,而他的系统需要135千瓦电力才能正常运行,比助动车功率大10倍。丁建勋不得不请人紧急研发电池,从太阳能电池试到盐酸电池都告失败。他们只得想法把类似手机电池的锂电池捆绑,400多块小电池组合为一块30多公斤重的大电池。在烧坏了许多电路板后,测试通过了。每天清晨,从电脑、打印机到电池组、逆变器,再到纸张、相框,他们把重达一两百公斤的整套装备推上外滩观光层平台。风雨无阻,直至午夜。

硬件过关,丁建勋狠抓“软件”。每张照片统一定价7元,创下全国同行业罕有低价,游客即拍即看,不满意不付钱。同时,他们还在业内首次向游客免费提供数码底片,游客返程一周后便可登录公司网站下载原始影像文件。半年时间内,丁建勋外滩摄影部门接待国内外游客300多万人次,打印照片150万张,免费提供照片下载14.7万次。丁建勋说,我们的员工不仅是摄影师,更是志愿者,经过统一培训,为外滩游客提供问询、导引甚至翻译服务。因服务站点主色为红,他们被游客亲切地唤作“小红豆”。

东华大学MBA是我创业的摇篮

  丁建勋是我校2007级MBA毕业的校友,他曾作为上海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,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上海市领导的亲切接见。作为MBA毕业生中的佼佼者,丁建勋在接受了母校的采访时,畅谈了自己对MBA教育的认识和感受。

  丁建勋校友作为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,面对记者他感恩地说:“首先,我要感谢东华大学MBA教育中心,这是我创业的摇篮。2007年,当我考入东华大学MBA伊始,便着手创业计划了。当时,我已经工作了10年,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、销售管理经验以及一些客户和社会资源,再加上我对影像行业的深入研究,认为那时是创业的好时机。我就向当时东华大学MBA教育中心负责大学生创业的老师咨询,想一方面完成MBA课程,一方面做创业的积极准备(比如:市场的调研,团队的组建,资金的筹措,老客户的维系等)。我通过创业管理课程的学习,学会了撰写商业计划书。MBA教育中心老师对我的计划书给予了指导和修改意见,并推荐给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会。我们团队的创业项目在2008年专家考评的过程中,因产品新颖、盈利模式清晰、市场前景良好、前期准备充分而得到一致通过,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基金会30万元的资助(当时是最高金额了),成为该批次创业项目中首批入驻上海科创中心的公司。我们公司在进驻上海科创中心的几年中,在政府的扶持和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的关心下,成长非常迅速,目前已经从最初不足几个人的小规模,发展到现在拥有200多名员工的大规模,并在2011年实现盈利,2012年初如期归还了基金会的资助款。” 

 

在考入东华大学MBA学习之前丁建勋已经有了10年工作经验,针对记者提问的创业成功是经验重要还是学历重要的问题,丁建勋坦诚对记者说:“MBA的学习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,通过系统地学习创业管理课程,使我的知识更加完备,心理更加自信。要创业成功需要众多的因素,能力很重要,情商更重要。要坚持、有激情,同时要踏实,还应具备一颗坚定而淡定的心。经验当然也很重要,我认为‘创业最好做熟不做生’。我之前的工作经验对我的创业帮助非常大,体现在市场、客户、产品、渠道等方面,避免踩一些市场的“地雷”,减少一些低级错误,避免创业过早夭折。创业初期的企业毕竟太弱小,资源有限,随时都会面临生与死的抉择,任何一点处理不好都有可能致命。”

   丁建勋谈到:从长远看,创业和学业并不矛盾,而是相互促进的。学习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,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。我们所学的知识如同一颗颗珍珠,而创业好比串起珍珠的那根线,对于创业者需要各种知识和能力,不仅限于所学的专业,平时积累的知识和见识一定会在未来创业中起到作用。我提倡博学多才,无论是自然科学,还是社会人文艺术都很重要,还要善于学习和思考,有意识地培养领悟力、决断力以及抗挫折力。企业管理与其说是科学,还不如说是艺术。一个创业企业是否成功,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创业者的性格特征、人格魅力、见识、胆识和直觉。对于本科生,我还是认为首先要完成学业,多读书,多参加社会活动实践。这个阶段是人生当中性格养成、吸收知识、培养能力、增长才干、健全体魄的最佳时期。不要急于创业,毕竟人生道路还很漫长,未来的选择有很多。学校应以创新和创业教育为主,在部分学生中埋下创业的种子,提倡一种不畏艰难、自主创业的精神。MBA不同于本科生,他们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。我一直认为这一群体是最适合创业的。大多数MBA学生都有思想、有经验、有激情、有知识、有能力、有资源,并且正处于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阶段,当然也是最彷徨最困惑的阶段。周围的诱惑太多了,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现状不太满意。我曾经观察了周边的MBA同学,至少有三分之一是适合创业的,但真正创业的却不多,所缺的往往是勇气和对创业的正确认识。东华大学MBA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做得非常好,开设了不少有利于创业的实用课程和特色班级,并且经常聘请一些有实战经验的专家、学者、企业家来学校开讲座。

丁建勋在采访中,对自己就读的东华大学MBA课程赞赏有加,他告诉记者:“我感到东华大学MBA课程对我现在的工作很有帮助。MBA课程对个人的作用大小主要取决于本人的态度和以后的实践机会。目前大多数MBA课程对创业初期的作用不明显,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,从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而且是长期的作用。比如市场营销、组织行为学、管理学原理、管理沟通、经济学、会计学、博弈论、性格学、薪酬管理、创业管理等课程都给我的感受很深,影响很大。

经记者要求对在读的MBA东华学子,丁建勋有感而发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:“作为一名校友,我要对在读的MBA东华学子说,东华大学MBA教育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平台。据我了解,现在我们学校针对不同的人群开设了不少特色班级。比如领袖班、金融班、西敏双学位班等等,不同班级的培养方案侧重点各有不同,十分有针对性,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、个性化培养。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么优秀的学习资源,同学在认真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,要多把理论联系实际,活学活用,多和同学、老师沟通交流。你会发现许多资源往往离你很近。”“说到创业,我感到现在的创业环境非常好,社会环境比较有利,在上海有很多机构关心和扶持,也有些相关的优惠政策,最重要的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非常好,社会方方面面正处于伟大的变革中,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,其中孕育了许多商机。至于在学校创业是否困难,要因人而异。能否创业,关键还是在个人。我认为在校创业还是工作后创业这个问题并不重要。关键是你到底想好了没有,能否经得起暂时的失败,清楚追寻的目标是什么。” 最后,我也祝福我的母校、孕育我创业的摇篮——东华大学MBA教育中心能够越办越好,再创辉煌。

 

刘璇 2018级MPAcc二班

东华两年的求学时光是一段终身难忘的宝贵经历。每位老师的谆谆教诲、悉心培育让我铭记于心,同窗契友的携手并肩、互相帮助让我倍感怀念。感谢在东华的一点一滴,...

李文君 2018级东华卡尔顿MBA(C12)

新学期开始啦!东华-卡尔顿合作MBA项目 2018级C12全体学生参加了为期2天的入学Orientation。

厉无畏 教授

精心培育人才,服务时代发展